隐性缺勤是由英文词“presenteeism”翻译而来,国内研究中也通常使用“出勤主义”、“假性出席”、“带病出勤”、“健康相关的工作效率低下”、“健康生产力受损”代替。关于隐性缺勤的概念,学术界至今没有统一的界定,其争论焦点主要在于是否对生产力造成损失。Johns将其定义为“带病上班”。Chapman将其界定为“个人因生理或心理健康问题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即健康相关工作效率低下。”柴茂昌将隐性缺勤定义为“员工在感到身体和心理不健康、不舒服时仍然坚持工作,由此带来生产率损失及其他负面影响的现象。”

斯坦福隐性缺勤量表(The Stanford Presenteeism Scale-6,SPS-6)由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 Koopman等人于 2002 年开发编制,赵芳等人于2010年对其进行汉化,旨在了解调查对象在过去一个月内,由于自我评估的健康状况所引发的工作行为变化。量表包含2个维度,6个条目:工作受限(4个条目)和工作精力(2个条目)。采用 Likert5级计分法,条目得分1~5分,总分6~30分。SPS-6评分越高,说明带病上班所致生产力损失越大,评分越低,带病上班所致生产力损失越小。各维度的Cronbach's 系数范围是0.76~0.90,都超过0.70,问卷信度较好。

健康生产力受损量表/斯坦福隐性缺勤量表(The Stanford Presenteeism Scale-6,SPS-6)

1为完全不同意,2为不同意,3为不确定,4为同意,5为完全同意

1.过去1个月里,因健康原因,我的工作压力更加难以调节了。
2.过去1个月里,因健康原因,我没法完成工作中难度大的任务。
3.过去1个月里,因健康原因,让我不能从工作中得到乐趣。
4.过去1个月里,因健康原因,我觉得根本不可能开展某些工作任务。
5.过去1个月里,尽管健康方面有问题,我仍然能集中精神完成工作。
6.过去1个月里,尽管健康方面有问题,我仍然觉得精力充沛可以完成所有工作。

温馨提示:此处为隐藏内容,评论回复后方可阅读。

参考文献:
赵芳,戴俊明,颜士勇,杨佩娣,傅华赵芳,戴俊明,颜士勇,杨佩娣,傅华健康生产力受损量表(SPS-6)中文版的信度和效度研究《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10,28(09)10.3760/cma.j.issn.1001-9391.2010.09.012
王芳.ICU护士隐性缺勤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24.DOI:10.27005/d.cnki.gdzku.2024.005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