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智化问卷(Mentalization Questionnaire, MZQ)

心智化(mentalization)的概念起源于精神分析和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由Bateman等、Fonagy提出,他们认为心智化是通过识别和反思自我和他人的情绪、行为、意图,从而能够理解自我和他人的心理状态的心理活动。心智化是一种心理能力,同时也被概念化为一种心理过程,指的是把外显行为作为有意图的心理状态的结果,同时又在心里保有这一过程所具有的推论的...
身体意象状态量表(Body image states scale,BISS)

身体意象一词最早是由十六世纪的一位精神科医生Head提出来的,他最先使用身体意象(body image)一词描述人类的身体知觉状态(Grogan著,黎士鸣译,2001)。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身体意象的学者,是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左右的Paul Schilder,他在(The image and appearance of the human body)一书...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

自我效能感最早由 Bandura(1977)在其著作《自我效能感:关于行为变化的综合理论》中提出,是社会认知理论中的核心概念(Bandura, 1999)。Bandura 指出,个体对于目标的期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决策行为,这种期待又可进一步细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结果期待,指向行为与结果间的因果关联认知;另一种是效能期待,特指个体对自身实施特定行为能力...
攻击行为道德判断问卷(moral reasoning about aggression,MRA)

攻击是旨在伤害或损害他人(包括个体,也可是群体)的行为。攻击行为是反社会行为的一种,严重的攻击,如暴力犯罪、自杀、恐怖主义等,有较大的社会危害。道德(morality)是一种社会现象,是儿童认知发展和社会化发展的一个主要内容。道德一般包括两个维度,一个维度关注积极的有益于他人的行为,包括分享、帮助和安慰,这些我们通常统称为亲社会行为。第二个维度关注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