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 Daniel Goleman在 1995 年出版的《情绪智商》一书中提出了“情绪智力”理论,通常称为情商或 EQ,相关的研究也开始逐渐深入。Goleman 认为,在人的成功要素中,智力因素固然很重要,但是情绪因素更不能忽视。与此 同 时,情绪管理理念也逐渐形成。Mayer等在他们的情绪智力能力模型中将情绪管理的内涵阐释为“思...
Davis等人修订的简版特质情商量表(Brief Emotional IntelligenceScale, BEIS-10)测量青少年的情绪智力。量表共10题,包括5个因子:自我情绪评价、他人情绪评价、调节自我情绪、调节他人情绪和情绪使用。要求青少年报告他们对每个情绪能力描述的同意程度。量表采用5点计分(1=非常不同意,5=非常同意)。因子分即为各个因...
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身完成既定行为目标所需的行动过程的组织和执行能力的判断。它与一个人拥有的技能无关,但与人们对所拥有的能力能够干什么的判断有关系。此概念提出之后在学校教育、心理健康情绪障碍、成瘾行为等实践领域中得到了应用。运动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的运动能力信念,是运动员对自己能否利用所拥有的能力或技能去完成运动任务的自信程度的评价,是个体对控制自己运...
学校适应(school adjustment)是一个广义的多维概念,目前尚无明确统一的界定。在众多学者的阐释中,Ladd等人的定义被大多数研究采纳,认为学校适应主要指学生在学校背景下愉快地参与学校活动并能满足自己的需要和获得学业成功的状况。对中小学生而言,学校是他们生活和成长的重要场所。适应学校生活是中小学生发展的重要任务。因此,学生的学校适应状况被视...
心理素质(Psychological suzhi) 是我国素质教育中提出来的本土学术概念(张大均,冯正直,郭成,陈旭,2000; 张大均,2003,2012; Zhang,Wang,& Yu,2011) ,国际工具书《Handbook of Positive Psychology in Schools( 2nd) 》将其看作是中国特色的积极心理学探索(...
- 1
- 2
- 3
- 4
- ...
- 106
- 后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