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健康教育针对传统问题式、病理式心理健康教育治标不治本之弊端,主张一切从“积极”出发,用积极的视角观察和解读各种现象,用积极的内容和途径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用积极的手段诱发积极的情感体验,用积极的反馈强化积极的效果,用积极的态度塑造积极的人生,即便遇到不幸,也要从不幸中力求万幸,从而为幸福人生奠定积极的心理基础,营造和谐向上的阳光心态。概括讲,积...
2003年,Dankert等提出了恐惧疾病进展(Fear of Progression,FoP)的概念,它是指个体对于一切与其现实存在疾病相关的恐惧心理, 具体定义为恐惧疾病进展所带来的各种生物社会心理后果或者恐惧疾病的再次复发。心理社会因素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诊疗、护理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国外研究显示,对于疾病进展的恐惧不仅是许多癌症患者心...
作为对病理模型(pathogenic model)的一种反驳,Antonovsky!提出的“促进健康”模型(salutogenic model)近年来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关注,成为国外健康心理和精神卫生领域的一个新热点。该模型重视从主动加强有利于健康的因素入手去应对种种身心障碍,反对仅仅停留于被动消极的病理干预。在 Antonovsky 的理论中,“...
1958 年,心理学家Jourard在自己的著作《透明的自我》中首次提出了自我表露这一概念,将其定义为一个分享信息的过程,与他人分享自身想法、自身感受以及一些比较私密的信息。后来他又再次丰富了其定义,指告诉另外一个人关于自己的信息,真诚地与他人分享自己个人的、私密的想法与感觉的过程(Jourard,1971)。这一定义对自我表露的内容进行了限定。70 ...
心理健康自评问卷(Self-Reporting Questionnaire-20,SRQ-20),该问卷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精神失调简易快速筛查工具,共20条目,测量过去一个月内存在的症状,采用2级评分,“是”表示症状存在,记1分;“否”表示症状不存在,记0分。心理健康自评问卷的一致性信度和效标关联效度良好,在 WHO 发布的指导手册中全面分...
- 1
- 2
- 3
- 4
- ...
- 103
- 后一页 »